大家好,今天超级星座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抽签:一场贪婪推动的末日狂欢」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昨天晚饭过后,很多人吹着空调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最新禁令:抽签类信息被加入违规黑名单。
其实微信此举一点也不突然,早在6月5日,榜哥已经在和微信工作人员的沟通中获知了微信对抽签的明确态度,当天,榜哥也在朋友圈发布警告:
此前,因抽签被封的账号已经不在少数,而昨天微信直接发布明确禁令的导火索很有可能是公众号“360手机浏览器”在6月30日发布的“下半年关键词”。而在更早之前的6月8日,同一公众号就曾发布“没高考”抽签,坊间传闻,该公众号一夜之间增粉达到数十万。
在半年签之外,更多的是大同小异的“七月签”。在某个时刻,微信用户分裂为两大阵营:其中一边疯狂转发用七月签占领朋友圈,另外一边则在骂七月签不过是低劣的营销把戏。似乎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不受到“七月签”的影响。
图片来源:
理性来看,抽签井喷有两大原因:
第一,抽签吸粉的神话。虽然没有确切数据,很多人都相信,有不少账号都通过抽签活动在短短几天内吸粉数十万。在微信公众号竞争日趋激烈、靠内容等常规手段增粉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抽签这种“捷径”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第二,抽签源码的开放。在淘宝上以“微信抽签”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大量结果,一套源码只需10块钱,几乎等同于免费。这就大大降低了运营者的参与门槛。
另外一个无法证实但可能影响更大的因素,其实是利益博弈。在此之前,很多人未必不知道抽签违规并且可能导致封号,但如果一场抽签活动能够带来数万乃至数十万的新增订阅,别说封号一周,即使封号一月,又何尝不值呢?
疯狂过后,尘埃落定,不禁让人反思:让无数运营者敢冒风险的抽签,为什么会被誉为“吸粉神器”?
微信抽签活动的机制非常简单: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后台关键词自动回复,设置一组数字或其他相似性文字作为关键词,每个关键词对应一篇制作好的卜辞或签文,而且签文中一般包含诱导分享到朋友圈的文字。
看似简单的抽签活动,其实将微信的相关机制和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利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人们心理的利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人类可以准确预测星体的运行轨迹,但占星术并未消亡,甚至在科技更加发达的21世纪越来越昌盛。占星、卜卦、抽签或者心理测试,都是人们对捉摸不定命运的探索。另外,这些话题因为丰富性、普适性而成为半数人之间的极好谈资,在社交媒体时代日益兴盛。
对时间节点的把握:新媒体上某一信息的引爆往往需要时机的触发。抽签最早出现于2014年的春节期间,在2015年元旦再度迎来爆发,造就了“假博士”和“深夜食堂”两个大号,随后则是在高考期间,以及最近的六月底。时间节点本身就是具有广泛关注度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挑逗起人们对未来运势的好奇心,火爆顺理成章。
对朋友圈传播机制的利用:签文基本都会写上转发给朋友、家人看的诱导分享信息,在扩散到朋友圈之后,基于微信的熟人社交特性,好友之间的口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签文被打开查看并二次参与的概率相当高。滚雪球的传播效应让签文的转发数量往往令人瞠目结舌。
对后台留言机制的利用:根据微信规定,只有关注之后才能在后台留言,这意味着在朋友圈看到的用户要想抽签必须先关注。如果没有这一点,不会有那么多运营者敢冒风险。规则本身的强制性,加上以上几点引发的强烈扩散性,保证了抽签活动极为惊人的涨粉效果。
在昨天的禁令中,对于禁止抽签活动的原因,微信依然祭出“给用户带来骚扰,破坏朋友圈的体验”的大旗,具体理由可以是诱导分享、诱导关注、恶意营销等。
以上就是关于「抽签:一场贪婪推动的末日狂欢」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